一、地鍋雞
現(xiàn)代地鍋源于微山湖畔,已有三百余年的歷史,流傳至今。過去都是在自家的小院里用石頭壘灶,放上大鐵鍋,擱了菜,貼上鍋貼,圍灶而坐,席地而吃。因此稱為地鍋?,F(xiàn)在的地鍋已經(jīng)上了臺面。
徐州地鍋雞四周是生面鍋貼小餅,上面是大量的辣椒和花椒,里面是草公雞塊和其他蔬菜作料。天寒地凍之際,圍著這東東喝酒小餐,妙不可言,吃過之后暖洋洋的哦。
二、把子肉
把子肉是徐州的地方特色菜,上世界70年代整個徐州城也僅有屈指可數(shù)的兩三家飯店里做,如今,把子肉已經(jīng)成了國家餐飲業(yè)協(xié)會命名的“特色地方名菜”,許多餐館、飯店或大排檔都做起了這道特色菜,尤其是中午時分穿行在徐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以聞到把子肉的飄香。
把子肉深受喜愛,是因為菜的味道香美可口,品種葷素搭配,口感肥而不膩和價格適中的緣故。主料是選用肥瘦各半的五花肉,輔料有花干、素雞、雞蛋、海帶、豆腐干和小青菜等。
三、黿汁狗肉
傳說不可盡信,但沛縣狗肉自古聞名卻是事實。狗肉具有非常好的滋補作用,無論是寒風(fēng)凜冽的冬天還是烈日炎炎的夏天,都很適合吃狗肉。沛縣狗肉味道鮮美,除用料講究、火侯掌握的好外,關(guān)鍵是用原湯燉煮,據(jù)說,原湯的時日越久,煮出來的狗肉越香,吃的時候再蘸點花椒,真是棒極了。
四、糖醋四孔鯉魚
此菜久負盛名,因其歷史悠久,有眾多傳說。曾有人賦詩士曰:“此魚不是尋常魚,前在天池后在徐。緣何鼻上多雙孔,荷滿微湖香滿渠。”一般鯉魚均是兩個鼻孔,惟銅山縣、沛縣沿微山湖一帶所產(chǎn)鯉魚為四個鼻孔,肥美勝過黃河之鯉。1952年,毛澤東主席在羅瑞卿及徐州市市長張光中等人的陪同下,登上了云龍山,談及徐州風(fēng)物時,毛主席說,徐州的四孔鯉魚天下馳名。
五、睢寧鹽豆子
睢寧有一句俗話:煎餅卷鹽豆,一日三餐吃不夠。鹽豆,又叫辣椒豆,睢寧人稱:“老鹽豆”。
過去的尋常百姓之家,一年四季,吃飯時只要有一盤老鹽豆,便胃口大開,酒足飯飽。
睢寧老鹽豆具有其他菜肴無法比擬的優(yōu)點。它風(fēng)味獨特,易保管,好收藏,不變質(zhì)。特別是剛拌好的“鮮鹽豆”,紅通通的,辣乎乎的,用新烙出的煎餅一卷,滿口生津,令人食欲大振。
六、東坡回贈肉
北宋神宗熙寧十年(1077年)秋,黃河決口,七十余日大水未退。徐州知州蘇軾親率全城吏民抗洪,終于戰(zhàn)勝洪水,并于次年修筑“蘇堤”。百姓感謝蘇東坡為民造福,紛紛殺豬宰羊,擔(dān)酒攜菜送至州府感謝蘇公。蘇公推辭不掉,將這些肉加工成熟后再回贈百姓。蘇東坡的烹肉之法在其《燉肉歌》中可見奧妙:“慢著火、少著水,柴火罨焰煙不起,待它自熟莫催它,火候足時它自美。”回贈肉的特點是鮮香醇厚,油而不膩。
七、徐州燒烤
徐州的燒烤業(yè)很發(fā)達,只給你烤到半熟,自己要用桌子上的燒烤爐子進一步加工,本著自助至上的精神,雖然夏天經(jīng)常自己被烤的汗流夾背,被煙熏的淚流成行,但是勞動最光榮,自己烤的串吃起來也格外香。徐州的燒烤還有一個特色是烤的東西多,這里燒烤有很多素菜,比如一想起來就讓我流口水的“青椒一絕”,就是一個鐵盤子里加以醋為主的調(diào)料把青椒在里面烤,味道就是好啊。還有什么烤青菜,烤蘑菇……總之只有你想不到,沒有烤不到的。烤羊肉串是我的最愛,烙饃一卷,口水ing!
八、烙饃
絕對是在徐州以外地方見不到的土特產(chǎn),它吃起來硬韌可口,在居民的飯桌上隨處可見。針對烙饃硬韌的個性,徐州人有四種吃法:一是趁熱吃,而是卷菜吃,三是卷馓子吃,四是湯泡饃。古人有一首描寫徐州烙饃的打油詩:“像似圓臉撲粉樣,裹葷卷素飽饑腸。白面調(diào)水烙為饃,最好泡碗羊肉湯。”許多外地游客也對這薄薄的烙饃情有獨鐘。
隨著燒烤的興起,烙饃還成了燒烤攤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吃食。喝酒至酣時,要上幾張烙饃,卷上幾串羊肉串,大口吃著,使勁嚼著,那才叫酒足飯飽呢!
九、饣它湯
饣它(同“啥”音)湯,徐州人早餐愛喝的一種鮮湯。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,烹飪始祖彭祖進雉羹于堯,封于彭城。雉羹是用野雞與稷米同熬而制成的湯,其味美可口。相傳在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(jīng)徐州時易其名延用至今。清末,其料由野雞改為母雞,稷米改為麥仁,但其制作仍不失雉羹之宗法,風(fēng)味猶存。
饣它湯有點像辣湯,但是絕對不是辣湯能夠與之媲美的。徐州滿街都是辣湯作早點,但是饣它湯除了馬市街的,沒人敢叫。獨門秘方,喝的時候最好加個雞蛋,打成蛋花,口味更佳。
十、娃魚兒
一種淀粉類食物,比涼皮好吃,爽,滑,酸,甜,口水快把我淹了!
本文由網(wǎng)上采集發(fā)布,不代表我們立場,轉(zhuǎn)載聯(lián)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beyondyourquote.com/shbk/49234.html